不孕症的治療系列5-經前症候群(上)
張若偉中醫診所 張若偉中醫師/撰文
臨床在看婦科患者時,從她一入診間我就開始觀察,等到一把完脈看完舌頭,對她的症狀心中就大概有數了,一般我會提幾個問題作double check,有時患者會覺得很神奇以為我會算命,怎麼一下子就把她困擾已久的病情說的這麼準,其實醫師不是神,我只是一個有經驗的福爾摩斯,一個好的醫師會懂得傾聽身體的語言。所以我常會對求診的患者衛教,請她重視每個月身體的叮嚀。會生病一定有原因,就像是現在地球的氣候一樣,許多小徵兆意味著將來大自然可能的反撲。以婦科而言,所謂的「經前症候群」就是警訊,下面我試著以容易理解的方法來解釋這些身體的小警告。
當逆流的經血持續累積在骨盆腔時,會造成腔室內各處的沾連,其中最常出現的位置是在子宮直腸陷凹處,又稱為Douglas腔。這個空腔位在直腸與子宮之間的陷凹,是站立和半臥時女性腹腔內的最低部位,所以我常跟患者說:「不要久坐久站」,當久坐久站時,骨盆腔經血的積液就容易積於此處,中醫認為這種環境就是「濕瘀互結」,當粘稠的經血累積一段時間後,因沾粘的關係,骨盆腔的壓力會不斷地增加,維繫子宮的繫膜和韌帶會因供血不足造成彈性疲乏,使得子宮會有下垂的情況,生過產的婦女特別明顯,平時會有子宮下墜的感覺,等到月經來時因子宮充血重量增加,嚴重的會感覺像快掉下來了一樣。
當子宮往後傾時,充斥在子宮直腸陷凹處的瘀血會造成子宮與大腸、直腸沾粘,在平時因大腸蠕動變得緩慢,加上直腸的吸水作用,糞便會變得乾結而有便秘的現象,古代的中醫稱之為「血虛便秘」,其實這裡的血虛指的是血瘀日久導致的無力現象,通常這種便秘除了在直腸那段像羊屎較硬,往後那段往往細細軟軟,也就是大便會有先硬後軟、有便意而無力排出的感覺,但當月經來時,因子宮強烈的收縮,會連帶促使沾連的腸子跟著蠕動,反而會引起腹瀉,這就是所謂的「經行泄瀉」,這種腹瀉隨月經前2~3天開始,直到經量變多後慢慢停止,又恢復成便秘的型態,這是女性特有的一種便秘,也是導致女性下半身肥胖的原因之一,以後我會在減重的文章裡再述。
相對的,若是子宮向前傾時則會壓迫到膀胱,平時容易有頻尿的現象,中醫認為「濕為陰邪」,月經期前後是屬「由陽轉陰」的階段,由於荷爾蒙的變化會造成水分的滯留,再加上晚上屬陰,此時子宮的收縮和壓迫會讓晚上頻尿的症狀更明顯,進而影響到睡眠品質。這就是「經前頻尿」,有些更年期的婦女也會有同樣的症狀。
當濕瘀的環境一直無法改善時,經血的排放會越來越不好,子宮內膜會吸收部份的經血,時間久了,子宮內膜會稍稍增厚,慢慢地就會有器質性的增生,好像一個障礙物堵在身體的下半側一樣,兩側下肢的血液循環,會因靜脈回流受阻形成水腫,例如:水腫型的蘿蔔腿,在月經前尤其會腫脹,也就是「經前水腫」。
當經血積聚在子宮直腸陷凹處和腹腔後壁,由於解剖位置的靠近,有時會沾黏到腰薦部位的肌肉群,平時會使肌肉僵硬無法放鬆,在月經來前肌群的勞損更加厲害,會造成腰骶部特別容易酸痛,就是所謂的「經前腰酸」。
若沾黏在體壁的前側、腹膜、內臟等處,月經來時就會有小腹墜脹,小腹疼痛的感覺,這種脹痛大多是一種筋攣的感覺,中醫稱之為「寒痛」,一般在月經前就開始疼痛,且伴有大片感覺的多是子宮內膜異位;若是月經後2~3天開始痛,且侷限在小腹中間的多是子宮腺肌症(這個比較難搞),這些通稱為「經行腹痛」,有些沾黏嚴重時,排卵也會痛。
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