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中醫流傳千年的智慧,讓阿斗仔也著迷的經絡和穴道!


 


張若偉中醫師/撰文


 


很多愛漂亮的姊妹們為了尋求美麗的秘訣,來找我作穴位埋缐、針灸瘦身治療,有時候當我為她們尋找穴位時,好奇的她們總是非常有興趣老祖宗的智慧,到底穴道是什麼?又是依據什麼原理來治療疾病呢?關於這個問題,我分享一些概念。


 


穴道和經絡是中醫針灸學的基礎。古代中醫師認為經絡是人體中聯絡臟腑與肢體,運行氣血的通路。而一個人身體健康的平衡,靠的就是氣血的維護與營養。而穴位則是在經絡循環的路線中,對氣血聚集、轉換最明顯的反應點,所以臨床上被用來作為針灸時的刺激點。


 


那麼現代的科學家在經絡和穴道上有找到什麼實質的結構嗎?很可惜的,並沒有。但是他們在實驗的過程中卻發現經絡和穴道的功能是確實存在的,說起來很玄,經絡和穴道「有名而無形」、「無形卻實用」,古代醫書上說:「經之所過,病之所治。」我以前是念工科的,如果我用電信通訊的科技來描述應該就很貼切:穴道就像是基地台,不同的經絡就是不同的電磁波場,我們可以藉由基地台發射不同的訊號波長,經由不同的通訊頻道,傳遞到某處來表達訊息


 


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,穴道古代叫「腧穴」,在古文中,「腧、輸、俞」三字可以相通,有轉注、輸注的意思,意思是經絡中氣血的輸送就好像流水般傳播灌注。關於這點,有練過氣功的人可以體會到,在人體穴道的上方常常會有如同漩渦狀的氣場,當指尖順著身體表層移動時,也會感應到經絡底下的一股暖流,如何把握住這些資源的調配就是醫術高下的關鍵。因此,古代的中醫師傳承下來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「離穴不離經」,也就是說就算沒有完全抓準穴位,只要不偏離經絡的路線,一樣能發揮不錯的治療效果。以上是我這些年來在臨床治療的體會。


 


像我在治療脂肪或水腫型蘿蔔腿時,最喜歡選擇承山穴,承山穴位於小腿肚腓腸肌兩側肌腹分肉的交界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,這是人體陽氣最強的經絡,從頭經背直到腳,身體好的人陽氣強,有時扎針下去不用深,患者就會有感傳到足跟。平時別忘了常常按摩承山穴,除了可以使過胖的小腿肚慢慢變瘦外,還可以達到増強體力的目的喔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han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